“通過廢棄油脂提煉的產品,也被稱為二代生物柴油。相比菜籽油、棕櫚油等食用油脂制備的一代生物柴油,前者既不涉及與人爭糧、爭地等問題,還可實現地溝油的回收利用,減少食品安全隱患,因此越來越受青睞?!?/span>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應用化學所所長劉院士告訴記者,在全球范圍內,生物柴油的年需求量已超4000萬噸。
技術不斷突破、需求逐年攀升,二代生物柴油前景如何?記者就此展開進一步調查。
(文丨本報記者 朱妍)
全新工藝給地溝油“洗個澡”
因具備無毒、低硫、燃燒性能好等優勢,生物柴油不僅能與石化柴油按任意比例調和使用,有效改善低硫柴油的潤滑性,還可幫助柴油發動機降低尾氣顆粒物、一氧化碳、硫化物等污染排放,特別是以廢棄油脂為原料的二代生物柴油,同時起到保障食品安全的作用,可謂一舉多得。
“之所以發展二代生物柴油, 是因為我們具備技術、設備等開發基礎?!北本┤郗h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李林介紹,生產生物柴油所用裝備稱為懸浮床加氫裝置,這也是我國首套自主研發、處于國際領先的劣質重油加工示范裝置?!按饲?,裝置主要處理煤焦油、瀝青等重劣質原料。通過改進工藝技術,調整催化劑特性、優化反應器等重要的操作條件,如今也能處理地溝油等各類廢棄油脂,足以克服原料雜質含量多、提純難度大等瓶頸?!?/span>
“采用傳統煉油廠的固定床加氫精制工藝處理地溝油,容易造成催化劑中毒、結焦,難以實現穩定運行,產品加工成本高、質量不夠穩定,進而影響進一步推廣使用。有了這條全新生產路線,裝置可實現長周期運轉,加氫轉化效率更高、經濟性更好?!?/span>李林稱。
記者了解到,繼今年7月初產出符合歐盟標準的二代生物柴油之后,首批5000噸產品已于8月底正式出口,運往歐洲鹿特丹港。同時,三聚環保已與世界第三大石油貿易商貢渥集團等國際企業達成合作意向。“現有產能約6萬噸,而且已出現供不應求的趨勢,我們準備再上一套規模更大的新裝置?!?/span>李林透露。
銷售終端“最后一公里”待打通
既然不愁銷路,包括三聚環保在內的國內相關企業為何紛紛“舍近求遠”,將產品銷往國際市場?多位企業人士表示,主要是政策驅動的結果。
“在歐美國家,政策已明確要求添加使用生物柴油,并將其納入二氧化碳減排的相關考核。生物柴油在各地的摻混比例雖然不同,但均為強制添加,否則石化柴油就不能進入市場。加之這些國家自身產量難填需求,進口量逐年增加?!眲⒌氯A解釋。
相反,我國目前既無生物柴油的強制性添加要求,也未出臺明確的推廣、使用計劃,下游市場長期受限,產品進入銷售終端的“最后一公里”遲遲未打通。“既驕傲、又心酸?!眲⒌氯A感嘆,被國外市場認可,說明產品質量過硬,但好的產品卻只能遠銷“千里之外”,國內市場亟待打開。
除了市場,二代生物柴油面臨的另一瓶頸在于原料。李林透露,制備生物柴油,可全部使用地溝油等廢棄油脂。受餐飲習慣影響,我國食用油脂消費量大,加之國家對廢棄油脂無害化、資源化利用的要求越來越高,原料供給本應充足?!叭欢?,國內地溝油的來源和質量尚不穩定,目前除了收集地溝油,我們也從馬來西亞等地進口棕櫚的酸化油、酸敗油等原料。希望未來,建立一套完整的地溝油收集體系?!?/span>
如李林所言,對我國大多數生產企業而言,原料獲取仍是難題。
“在歐洲等地,從事二代生物柴油生產的往往是中小企業。地溝油來源分散,統一收集難度大,很難一下子組織幾十萬噸生產?!敝袊土魍▍f會副秘書長尹強指出,目前在國內大部分地區,以“原料身份”收集的地溝油尚未形成流通鏈條,渠道不暢導致很多地溝油流向不明。
一位不愿具名的生產商還稱,買賣雙方通常會對收購指標進行約定,但因廢棄油脂質量差異大、檢測難,在缺乏標準化檢測手段的情況下,雙方極易產生糾紛,原材料采購風險較大。
業界期待政策“推一把”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隨著技術不斷突破,我國已具備推廣生物柴油的基礎條件。要真正大面積應用,仍待政策“推一把”。
“在技術層面,從地溝油到生物柴油完全行得通,生產、調配技術以及基礎配套等,均不存在問題,最急迫的推廣條件就是政策支持。”劉德華建議,出于二氧化碳減排、大氣污染治理等現實考慮,國家應盡快明確生物質柴油的添加規定,并在生產經營、推廣銷售、稅收等方面給予鼓勵。
站在企業角度,李林坦言,大多數企業投入大量資金、精力用于研發推廣,但我國生物柴油調和燃料的價格目前仍與標準柴油同價。“結合生物柴油的環保價值、成本差異等因素,國家能否配套相應的減稅或補貼政策,給企業一定支持?!?/span>
以我國首個實現生物柴油規?;瘧玫纳虾槔?,尹強認為,除了關注前端環節,關鍵還要打通進入加油站的“最后一公里”,并實現產品全鏈條的質量管理。
“由上海食品安全辦牽頭,上海首先建立了良好的源頭管理體系,做到‘應收盡收’,并輔以嚴格監管,防止收集、儲運過程出現紕漏。其次,通過優勝劣汰,最終確定一家生產企業,集中生產、集中調配,對生產原料和終端產品均有嚴格化驗、嚴密監管。此外,還設置專項預算,以補貼形式減輕企業負擔?!币鼜姳硎?,“推廣應用是一項系統工程,從收集、生產、加工到調配、銷售等各環節,均需要完善的標準規范,不是靠生產商一己之力就能實現,政府力量十分關鍵。”